天智航2023年预亏18亿元 手术机器人商业化待突破
2024-06-07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天智航的商业化困境,或是手术机器人产业面临的共同难题。
记者杨坪深圳报道
1月29日晚间,“手术机器人第一股”天智航(688277.SH)发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预告,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.1亿元左右,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4.45%左右,2023年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1.8亿元左右,与上年同期相比持续增亏。
据天智航介绍,2023年,公司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及配套产品、运营服务等方面持续开拓市场、加强客户资源积累、持续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,收入实现持续、多元化增长。
天智航此前披露的数据就显示,2023年1月至9月,公司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累计开展的手术量超过16000例,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70%。

不过,尽管收入和手术量快速增长,天智航的商业化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,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较2022年持续亏损扩大64.85%左右。
由于需要保持对市场营销、研发等方面投入,天智航的销售费用、研发费用持续增长。
此外,公司因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股份支付费用,致使期间费用增长约2500万元左右;根据公司未来10年盈利情况测算可抵扣亏损额,冲减部分以前年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,导致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000万元左右。
公告发布后,1月30日早盘,天智航股价下跌2.54%。
天智航的商业化困境,或是手术机器人产业面临的共同难题。早前曾申报上市的键嘉医疗、思哲睿、术锐机器人等企业,均处于研发及商业化准备阶段,核心产品尚未实现销售。
据MedRobot统计,2016年至2023年12月25日,已有56个手术机器人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申请,其中2023年获批产品数量为28个,国产产品为20个。获批后的手术机器人急需实现商业化。
然而,在市场人士看来,手术机器人商业化装机面临着入院周期长、市场教育和推广较难、个人支付费用高等问题。
据了解,在患者手术的结算单中,手术机器人的开机费作为新增项目单独收取,开机费用从1万元到4.5万元不等,高于传统手术费用。如果这部分费用完全由患者来承担,即便是知晓手术机器人在临床中的好处,患者也可能不会选择使用。
“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处在成长期、投入期,市场远没有成熟。而供给端不可能通过单一‘花钱’的手段去催熟市场。同时,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壁垒较高,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例,其芯片多为一次性使用,而每次都需花费一万多元。从整个医院的投入产出比来说,达芬奇机器人的投入产出比较低,很多手术费用很高昂,可能达到几十万元,病人难以承受,而且手术机器人有固定的适用症,绝大多数疾病并不适合使用手术机器人,因此使用率可能也较低。”国内一名医疗器械营销管理专家受访指出。

猜你喜欢

腾讯去年反舞弊解聘120余人,马化腾点名这两个“重灾区”


如何契合复杂商用需求海尔冷柜发布商用场景解决方案


昭通市众升商贸有限公司宏学街三分店被罚款503381元


4月14日金至尊黄金价格990元克


阿联酋宣布捐款300亿美元成立新气候基金


基金理财日报:翻身!张坤、刘彦春、赵诣等“顶流”基金净值回到前期高点


飞行汽车概念股探底回升 建新股份涨超10%


互联网股票配资平台:高杠杆下的财富游戏,你真的玩得起吗?


赖清德赴金门对大陆喊话,宣布放弃反攻大陆后,金门代表赴陆求和


3月14日基金净值:嘉实沪港深精选股票最新净值1801,涨033%


控产预期再起 钢价反弹高度如何?


厚植金融为民理念 金融业砥砺前行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


新疆和田玉(子料)公盘交易首次向游客开放


财报前瞻 优步(UBERUS)Q2财报周二来袭 需求侧能否“转危为安”?


A股早评:创业板指涨008%,可控核聚变领涨合锻智能、融发核电涨停,蓝科高新跌停,华电科工、巨力索具跌8%


第一次工业革命,第二次工业革命,第三次科技革命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?


41岁谢苗五一全家游张家界,山顶别墅惬意生活,12岁女儿美丽迷人_何彦霓_一家_齐享


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,韩国钢铁行业损失或达人民币60亿元


时尚情报|全球奢侈品增长预期-2%,香奈儿短片翻车


股指有望逐步企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