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西街观察】如何看待2275万亿元新增贷款
2025-07-05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平稳收官,是市场对于2023年金融数据的一致评价。
人民银行周末公布了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。其中,2023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.75万亿元,同比多增1.31万亿元。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.59万亿元,比上年多3.41万亿元。
新增信贷22.75万亿元,同比多增1.31万亿元,这个成绩并非易事,尤其在楼市低迷、提前还贷增多叠加地方化债等因素,社会预期偏弱,实体部门加杠杆意愿不够充分,有效信贷需求明显不足。但在稳信贷和宽财政之下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。
22.75万亿是个什么概念?
从贷款结构看,企业贷款仍为信贷的主力支撑,占比接近八成。2023年,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17.91万亿元。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3.92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13.57万亿元。
居民端占比接近两成。2023年,住户贷款增加4.33万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增加1.78万亿元,中长期贷款增加2.55万亿元。除此之外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254亿元,同比出现多增。
虽然对公强与零售弱的失衡格局仍未改观,但更多的新增信贷资源被有效配置。
据最新披露,多家银行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普惠小微贷款、绿色贷款等领域的同比增速大体保持在30%—40%的高位,大幅快于全部贷款增速。优化新增贷款投向,加大对科技创新、民营小微企业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,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。
分析信贷增长要有多元视角。盘活存量贷款、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、优化新增贷款投向,这三个方面对支撑经济增长同等重要。目前,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37.59万亿元,增量贷款仅约为存量的十分之一,资金存量远大于每年增量,并且存量贷款形成的企业资产、派生的货币资金,持续在经济循环中将发挥重要作用。
但中国经济复苏仍处在波浪式发展、曲折中前进,未来货币政策还可以做得更多。2024年货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放松,以支撑实体经济复苏,引导利率下行仍是重要的政策方向,降息、降准箭在弦上。在“精准有效、提质增效”的方向下,2024年信用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,并着力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。
存量房贷利率也有进一步下调的必要性。贷款成本关乎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动力,是消费恢复发展的关键变量。持续下调LPR、下调二套房存量利率以及部分地区首套房存量利率等,不仅将降低居民的住房消费负担,提振日常消费的意愿,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提前还款现象,更好地刺激消费。
货币政策之外,财政政策需要做得更多。市场也倾向于预期,2024年是财政政策发力的大年。增发国债资金落地、新增3500亿元PSL(抵押补充贷款),市场着力于广义财政落地释放的积极信号。未来财政政策节奏需前置,科学合理确定赤字率、专项债规模,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,及时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必要支撑。释放消费潜能还需从收入端、供给端和需求端多方发力,相互协调配合,共同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。
即便仍有挑战,对于经济复苏,我们应该给市场更多时间。从外围来看,目前主要经济体加息周期已接近尾声,人民币汇率压力大幅减轻,宏观政策将有更多“以我为主”调控空间。我们能做的,唯有拼尽全力,等待转机。
北京商报评论员 岳品瑜

猜你喜欢

庄皇集团公司(08501HK):许曼怡被任命为授权代表及法律程序代理人


酷派集团:卓灏勤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


【折叠屏手机鼻祖!柔派FlexPai 3真机现身】 近日,柔宇的第三


4月22日香港谢瑞麟黄金价格37910港币两


日本25个道县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超40%


3月13日基金净值:华泰柏瑞季季红债券A最新净值10775,跌004%


短线股票池推荐:把握市场脉搏,捕捉涨停先机


(新春走基层)中国最大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投产后的首个春运:旅客过海“忙” 现场指挥“畅”


历史新高!百亿私募增至89家,量化19家且业绩狂欢,有私募为控规模暂停部分新产品募集


机器人板块调整是中期机会,机器人ETF(562500)近一周资金净流入15469万元


中英人寿“舌尖上的消保”荣获“2025金融消保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”


兴业银行贵阳两支行被罚 员工违规代客操作购买理财等


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0万亿,“AI+”加速应用发展言叶知新


交易心态:接纳不确定性,方能掌控全局


周一重大事件汇总


湖南黄金:4月30日获融资买入653184万元,占当日流入资金比例为2233%


谁偷走了内衣上市公司的业绩


公告速递:国联安鸿利短债债券基金2025年“五一”假期前暂停大额申购、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


智慧医疗赛道迎大利好!市场规模有望超3000亿元 7股获社保基金重仓


视源股份筹划发行H股 A股股价较4年前高点跌去78%
